
丹尼爾要到宜蘭傳藝中心開會,我跟到宜蘭去,可以有數個小時的悠閒下午茶時光。
我想要用緩慢的節奏獨享一方靜謐安然自在的小宇宙,就像一曲慢板的樂章輕輕滑過。
就這樣,我在角烙咖啡坐擁一處角落。
丹尼爾要到宜蘭傳藝中心開會,我跟到宜蘭去,可以有數個小時的悠閒下午茶時光。
我想要用緩慢的節奏獨享一方靜謐安然自在的小宇宙,就像一曲慢板的樂章輕輕滑過。
就這樣,我在角烙咖啡坐擁一處角落。
4月中旬,丹尼爾要到宜蘭傳藝中心去開會,趁著這趟行程,晨間順便在宜蘭兜風。
途中,好幾次看到這對可愛的歡迎娃娃笑臉迎人。
今年氣候忽冷忽熱,老天爺的臉色往往不按牌理出牌,出遊這天突然轉變為陰雨寒冷,還真是春寒料峭。
2月10日,Anne 出門去參加兩天一夜的活動,女兒不在家,我們兩人閒晃到宜蘭去兜風。
掐指算算,現在這個時節正是田裡蓄水等待插秧的檔期,想必水鳥群會聚集在田水中悠遊覓食,就來個一年一度的水鳥大拜訪吧!
既然到了宜蘭,當然也免不了要順便品嘗各種喜愛的小吃。
從音樂館沿著巷道散步,目的地是宜蘭設治紀念館,無意間遇見這樣的紅磚牆巷道。
喜歡這樣濃濃的懷舊復古風,石板地、紅磚牆、高聳的綠樹、大片的藍天、靜謐如無人的空間裡,只有老木屋散置兩旁,我好像跌進小時候的記憶裡,那種穿越時空的幻覺就像愛莉絲夢中跌入仙境漫遊。
一進門來,映入眼簾的就是這個頗有韻味的樂器時鐘。
舉目所見都是溫潤柔和的木頭與榻榻米,以及從躍入木格窗的煦煦陽光,各式各樣的樂器,恰如其分的展現「音樂館」藝文特色及雅緻的品味。
就連時鐘下放小盆栽的老木櫃,看起來也是作工精細的寶貝。
我至今仍對它念念不忘。
不管是整體環境與建築物的維護、屋裡的優雅擺設、木頭地板的光澤溫潤和榻榻米的舒適親切、透過木格子窗篩近來的日光、濃綠的樹影和熱鬧得像交響樂合奏的鳥鳴啁啾,都令我想要偎著靠墊好好在這裡閒坐一個陽光午後,也許不知不覺的睡著入夢~
宜蘭酒廠的禮堂。
講到「禮堂」,勾起我對中小學時光的記憶啊!我們那時候好像沒有什麼「學生活動中心」,多半都是在「禮堂」舉行集會和活動哩!
在懷舊的同時,也可以看得出宜蘭酒廠這座禮堂歷盡風霜的斑駁痕跡,感覺上好像並沒有好好維護保養,真可惜。
這次到宜蘭酒廠,我心裡最大的感受是「相見恨晚」!
要是我能夠早些時日來親睹它的昔日形貌、並且記錄那古樸的影像,那就不會這麼的惋惜與遺憾了。
即將在今年12月慶祝一百週年慶的酒廠,年代久遠的建築及許多珍貴古蹟竟然正在一點一滴的流逝中,實在可惜!
據說,以前的人如果生了女兒,依習俗會請人釀酒,把酒罈用蜜蠟或紅泥封口,埋藏在地下或存放在地窖裡,稱為「女兒紅」。等到孩子出嫁的時候,再把酒罈開封宴請賓客,共享婚嫁的喜悅與香醇的美酒。
我很喜歡這個習俗的浪漫和情意,總覺得這個做法當中包含了對孩子的疼愛與期待:歡迎孩子的來到,特別用愛心為她打造一份禮物,慢慢的蘊釀著,等著她日漸成長、亭亭玉立;也等著酒日復一日變身,隨著光陰的流逝而散發出動人的味道。
就在盼望與憧憬中,人和酒都在歲月中產生微妙的變化,那種熟成的轉換是一點一滴累積的、細水長流的過程。
潔白毛巾上的緞帶蝴蝶結,傳遞了一份別具巧思的用心。
注重這種小細節,帶給客人驚喜的視覺效果和貼心,也代表了溫馨不用花大錢,只要肯動腦筋,就能發揮創意立大功。
原本平凡單調的老房間,馬上因為緞帶增添了色彩而加分。
期待了非常久的家庭旅行,波折不斷、一再延期,終於挪出了五天,在7月8日至12日。
打包了行李送上車以後,這趟動人心魄的旅程宣告開場。
第一天想要抵達花蓮,所以省略了一向在宜蘭必吃的礁溪蔥油餅和羅東包心粉圓,小車一路直奔蘇澳。
好幾個月沒有到後院走走了!
對我們來說,宜蘭就像是我們的後院、後花園。我們曾經「到宜蘭像在行灶腳」,簡直像進廚房那樣頻繁。久違囉!
想去宜蘭,不為了什麼特別的目的,就只是想去走走,就好像隔一段時間會想起要跟熟朋友打個招呼、傳個簡訊。
路邊田裡蓄滿了水,映著藍天白雲的倒影,陽光撲在身上有點熱,不停吹拂的風又有點涼,是適合兜風漫遊的好天氣。
在這種天候,也會讓我有一種衝動,很想洗淨晾滿一竹竿的衣裳,讓它們隨風舞動,隨著風的節奏飄出「啪啪啪」的聲響,像要飛上天一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