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一天當中,我們無意間參觀了兩次賣魚景象,分別是早上在石梯港與傍晚在花蓮觀光魚市。


早上兜風來到石梯港,碼頭邊有許多各科魚類的石雕和圖文解說,大概都是這邊常見的魚種。
ㄚ髻鮫科,是說頭的兩邊好像古早的ㄚ環頭上都有兩個髻,好好玩。

這邊碼頭有賞鯨船,但是目前似乎不是時候,看起來冷冷清清。


來到另一邊的倉庫區,有人在就地賣魚和沙西米(生魚片)。
雨天裡,只有一兩家魚販在倉庫區搭起簡陋的場地做生意,客人稀稀疏疏,有點冷清。


塑膠大箱子裡、保利龍箱子裡、木板上,都放著漁獲等人帶回家。
冰塊或碎冰為它們保鮮。
還有人正切著大大的魚片,一盒一盒生魚片裝在免洗塑膠容器中,一盒100元。

女兒覺得這樣血淋淋切魚好殘忍,我也不想看,更不想拍。
老公不敢買,擔心衛生條件。
這些現切的魚片既沒有冷藏保鮮,魚販也沒有戴手套,就這樣徒手切魚、捏起魚片分裝,想到客人就會把這樣的東西直接生吃下肚,還真是恐怖啊…

地上則是溼溼的,包括斜打進來的雨絲、與鞋子帶進來的雨水、退冰的水,偶爾可見一些些魚的血水。
記得以前在西雅圖逛魚市,弄得整潔美觀,逛起來賞心悅目又愉快。
台灣的市場還有待努力…

有客人直接把箱子打開,拿起魚來看,當場被魚販喝斥。
「你問都不問就這樣打開拿!」
「我要買啊,當然要先看一下!」
「那你要先跟我講啊,這箱子一直開開關關,會失去冷度,你這樣隨便就打開拿來看,會讓魚不新鮮不衛生!」
「咦,要買當然要看,那我不買了!」
「你不買?我還不想賣你呢!沒禮貌!」


右邊這四條魚是鬼頭刀。
(左邊那些比較小的是鬼頭刀魚還是什麼魚,我不太確定)
聽起來似乎是很「功夫了得鬼見愁」「刀下不留人」的武林高手。
怎麼看起來好像頭上撞到什麼東西腫一大塊?
後來查資料,原來那是雄魚的特徵。


這隻的頭沒有腫一丸,大概是雌魚吧…
傍晚在花蓮觀光魚市,老公嘗試了鬼頭刀魚丸湯…
(待續…我真是寫個沒完啊…)

後來查資料,綜合各家說法得到以下訊息:
鬼頭刀是熱帶海域重要的漁獲,因其嗜追逐飛魚,又有「飛烏虎」之稱。
體延長側扁,以前部為最高處。雄魚頭頂部隆起形成一頭飾。
通常雄性大於雌性。
棲息於海洋表層,晝行性,捕食飛魚及沙丁類表層魚類,有時會跳出水面捕食。
為食用魚,產量大,常製成鹽漬魚、魚丸、魚鬚等製品。

廣泛分布於各大海洋之熱帶及副熱帶區海域。本省各地海域及離島均產。
高雄至東部為3~8月,盛漁期為5月左右;北部為10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ice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