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夏日早晨,在藍天白雲的天氣下兜風,心情也像乘風飛揚到雲端。

本次宜蘭行的第三天(8月22日星期三)行程:
礁溪→兜風→羅東鎮歪仔歪橋→三星鄉田野間白鷺緊追翻土機→三星鄉青蔥文化館→三星鄉田媽媽蔥梨風味餐→大同鄉清水地熱→大同鄉四處兜風→三星鄉聖嘉民啟智中心、白日夢庭園咖啡→頭城鎮的阿宗芋冰城→晚餐→返台北。


經過這座橋,不經意間瞥見橋名,好有趣喔!


歪仔歪橋。

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呢?好有意思喔!
它是歪的嗎?還歪了又歪,歪兩次呢~


下午再經過歪仔歪橋,忍不住又拍了照片。
午後下了雨,地面上一片潤澤。


橋梁長又長。
後來查資料,據說到歪仔歪橋賞芒花很不錯。

寫文之前查資料,原來「歪仔歪」背後還有許多故事。
從這些文史資料當中,可以窺見先民之前的生活記錄。
討生活雖不容易,但是世世代代仍然繼續站立在這片土地上,靠著努力與智慧過日子。

羅東鎮公所的網站,是這樣說的:
文字歪仔歪是仁愛里南區的舊名,歪仔歪是噶瑪蘭溪南十六社之一的熟番社名。清水溝堡原有二番社,另一個是濁水溪(蘭陽溪)的溪道南移的芭著鬱(即今員山鄉的惠好村),在清水溝佛祖廟西側的番社頭,圳溝邊西北一帶是舊社址,現人口稠密,有六、七十戶分為二鄰,清道光元年(1821)人口調查有九十六人,至日明治四十二年(1909)日本人調查已無住民。

其他網站則有這樣的資料:
太平山森林鐵道全長36.95公里,民國7年開始動工建築,先建的是土場到天送埤一段,之後由天送埤延伸到歪仔歪,最後才建歪仔歪至竹林段,最後這一段,還是羅東鎮民所集資興建,為的就是爭取木材集散地於此。

據說在黃春明的小說「青番公的故事」中,世代居住在宜蘭濁水溪下游的「歪仔歪」居民,因為大水傾家蕩產,卻也從逃大水的悲慘命運中,累積出生活經驗。
蘭陽溪、冬山河中下游兩岸的宜蘭農民,一代一代扮演著小說中的青番公,雖然曾經被洪水打敗,但始終沒有屈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ice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