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客來探訪,水塘、綠意、古宅門首先映入眼簾。

前幾天看到 amber 的文章與食記描寫水來青舍,我的腦海中「叮噹」一聲,喚起一個記憶。
我曾經看過報導,說老闆夫婦從安徽買了一棟兩百多年的老房子,像拆積木一樣拆解、編號,用貨櫃搬回來重組;過去蒐集的骨董則成為佈置與家具。
當中的點滴與艱辛,說來也算是個曲折的故事。
老房子、老建築和文物總是很讓我著迷,當然想要來走走。

10 月 1 日早上終於有機會可以出門了,上路之後,丹尼爾問我想去哪裡,我就指定要去「桃園觀音」。
到了觀音鄉之後,丹尼爾問:「在哪裡?怎麼走?」
啊哩咧,我完全不記得地址或電話啊…「不可以直接去便利商店問嗎?」
「觀音鄉很大耶!」
那…我只好打電話請 amber 指點迷津…

amber 不愧是開車的人,指引得非常詳盡:「走中山高,下了桃園交流道,往觀音的方向,在省道 66 號 7.2 公里的地方,有一家 7-11,我忘記是在路的左邊還是右邊了,也不是正好在路口啦,但是反正應該會看見,7-11 旁邊有一條小路,好像叫什麼華路,就轉到小路一直開,可是也沒有馬上到啦,大概開個十幾二十分鐘…然後…就可以看到招牌!」
根據她的指引,我們很快就順利抵達了!
至於那條「什麼華路」,是「新華路」。


水塘中點綴著數叢睡蓮,還有碩大的錦鯉悠然來去。
另一旁的荷塘中,佇立著一池枯梗殘荷。
季節的更替、時光的流轉,是自然界恆常不變的進行曲。


兩旁綠意盎然,沿著鋪石小徑前行,令人油然興起思古幽情。

事後看了一篇女主人的文章,她說,「水來」是外婆的名字,「青舍」是取「客舍青青柳色新」的字詞。


清朝咸豐年間大戶人家的宅門。


和氣致祥。


歲月的痕跡,細緻的作工,雕刻的純熟手法,榫頭的契合,在在都吸引著我的目光。


關於水來青舍。
其實這張是餐墊紙。


10月 1 日星期三早上十點多,非常安靜,吹著秋涼的風。
院中有許多植栽與造景,小池中還養有烏龜。

主建築的外殼是新建的,以保護內部的老房子木造結構。


院中有許多小景,讓我有點目不暇給。
不過因為薔蜜颱風剛過,風雨帶來一些損害。


明朝的「照壁」。從大陸山西省飄洋過海而來。
照壁後有一方半月池。

後來向女主人請教,回家後又查資料,才知道「照壁」通常聳立在建築的前面,在公有建築物(如寺廟、衙門)、私用的民宅前都常常可以看到。設在民宅前的「照壁」主要是具屏風、遮蔽的作用,以收阻隔外界「對內」的干擾。通常會有浮雕或是彩繪之類的裝飾。
大致上來說,照壁是避免「氣沖」的一種方法,因為風水講究導氣,氣不能直衝廳堂或臥室,否則不吉。


照壁上的浮雕。
明朝是比較簡約的風格。


石階旁的石雕。







終於登堂入室。

本來來這邊是應該事先訂位的,但是依照前述,可以知道我完全是當天臨時闖進來。
既然來了,好歹總要問一下才對得起自己。
幸好女主人非常親切客氣的出來招呼,說沒問題的,今天剛好還有位子。
才十點多,都還沒有其他客人,女主人請我們自己逛逛。

藉著這機會,也和女主人閒聊幾句,對於她和老闆堅持信念不畏難的勇氣頗為佩服。
她坦言觀音的好天氣不是很多,夏天太熱,冬天風大,平日要處理的事務也不少。
很多事情都是緣分,就剛好那麼因緣際會湊在一起,也就順著往前走,「傻傻去做」,想太多可能什麼事都做不了。
目前她和老闆多半還是親自打理,不想為了利益而將事業擴大到超出能力範圍。



廳中供奉著大佛。












女主人有佛教信仰。







光線透過布幔篩下來。




櫃檯招財進寶,柿柿如意。




屋內一角。


離我們較遠的架高木板區。


滿窗陽光和樹影。


這是離我們比較近的木板區。


我很喜歡靠近我們的這處架高木板區。
大大的木窗透進明亮的日光,風不時掀起遮陽的簾子吹進來,放眼望去是大片的綠意和竹林。
很閒適的時光,彷彿看到光陰踮著腳輕輕溜過去的蹤影。




窗邊有小盆栽,陽光靜靜映照進窗內,風不停的來湊熱鬧,吹動了窗邊的擺飾。
一邊吃飯喝茶、一邊看著這風與光的淘氣遊戲,心裡也跟著覺得好玩,頗有趣味。

(待續…)

【桃園縣觀音鄉-3】水來青舍(下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ice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