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自行車倚牆靜立,盆栽映著紅磚牆散發出生命力,小小巷道吸引人往前探索。
在北埔的巷弄中漫步,窄窄的曲徑兩旁,是年代久遠的住宅或牆垣。
有的牆壁已經破敗或傾頹,有的小屋內仍有住家,幽微古老。
也有整修過的新舊並陳,頗不協調,然而那就是常民生活的軌跡。
老屋成為茶坊。
鄰居街坊仍如常生活,晾曬衣物。
只是窗戶上貼滿菜單,無法看見那古老窗戶的本來面貌,我覺得可惜。
或許就從這些小細節,看得出是否珍愛尊重的心情,或者只是追趕復古流行。
巷道內的電線桿,都用大片藍色牌子標明由某某大德認養… =.=/////
我還蠻喜歡這窗戶的木格圖樣。
(牆面塗抹成那樣,倒是有改善的空間。)
另一扇窗戶。
我也很喜歡這扇窗戶的花紋。
矮牆、綠意圍繞下,那木門後的風景引人遐想。
在這樣的住宅院落裡面賞花、喝茶、閱讀,應該很愜意。
後來查資料,這是出自一位藝術家的手筆。
某戶民宅的門口。
欣賞不同的門扉,非常有意思。
另一戶民宅的門口。
雖然不見得很貼切,但是我卻忽然想到「陋室銘」的句子:「…斯是陋室,惟吾德馨。苔痕上階綠,草色入廉青…」
我喜歡那紅磚牆上的造型、那小小的幾級石階、那矮矮而對開的木門。
很古早的風情,會讓我想起童年時的街道。
我想像著,如果慢慢拾階而上,緩緩推開那木門,應該很浪漫吧!
我喜歡這樣的情景。
其實這是一家茶坊,不過我並沒有想喝茶的念頭,所以也就散步而過,只留下影像。
北埔的許多特色老屋好像都在經營茶坊?
還是為了經營茶坊而刻意整修成特色老屋?
不同風格的門扉。
這棟建築感覺比較歐式風格,有大大的庭院。
庭院深深深幾許,其實我還蠻想一窺究竟,但是為了避免在眾目睽睽之下被當成探路的賊,都只能匆匆一瞥。
路邊角落。
不同的窗,不同的門(這門不搭調吧…)。
某家咖啡店或茶坊的窗景。
金廣福(天水堂)。
我喜歡這樣一路參觀不同的門窗。
古老的水井。
據說這邊算是天水堂的右護龍。
門後加了花布,很有意思。
沿著古老水井往前走,遠遠紅磚牆的盡頭,出現了一個招牌「水井食為仙」。
曾在雜誌上看過對它的介紹,也對它頗有興趣,終於尋訪到這地方。
就是這棟建築,頗有古意,很有藝術氣息。
這裡原先是一棟校長宿舍,大約是西元1930年代左右的日式建築。
現在則是文史工作室與茶坊。
與「水堂」似乎是同一位藝術家的精心經營成果。
換個角度看。
我們本想進去用餐,但是剛踏進門檻就看到滿園植物和小蚊子飛來飛去,考慮到 Anne 的腳已經被蚊子咬成紅豆冰,也就馬上決定放棄了。
我總覺得,人與某個地點都是有緣分的,因緣具足則必定會相遇。
若一時尚無法聚合,則不妨靜待時機到來,強求未必有效。
網路上對它的餐飲評價是「還不錯,但是不便宜」。
也許哪天有機會再來試試看吧!
不妨看看它的網站 水井食為仙
回到北埔老街,瀏覽著不同的商家建築,又瞄到了我有興趣的窗子。
紅磚牆可以對開的窗,窗台上稀稀疏疏的盆栽,我就是莫名的喜歡這樣的小景。
聯想到歐洲住宅的窗戶,不同花樣的白色蕾絲窗簾、多采多姿而五顏六色的盆栽、怒放的花朵,帶給人視覺的享受與愉快的心情。
台灣的美學素養仍有許多改善的空間,但就在這些平民百姓的生活環境間,仍然可以尋找到許多值得欣賞的點點滴滴。
2008北埔行
【新竹縣北埔鄉半日遊-1】閒遊走逛
【新竹縣北埔鄉半日遊-2】巷弄門窗
【新竹縣北埔鄉半日遊-3】牆上歲月
【新竹縣北埔鄉半日遊-4】山路兜風與北埔冷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