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事情似乎總是這樣的,再怎麼令人眷戀或懷念的人、事、物,都要隨著歲月逐漸走遠,流遁入歷史的長河當中…
3 月 30 日,下著雨的星期天。
中午在外吃過午餐,丹尼爾順便帶我們兜風往南走,看看天氣會不會好一些。
本想到桃園大溪的「哈茶道」買「魔力水晶」奶茶(阿薩姆奶茶加咖啡蒟蒻加咖啡凍),一解對它的思念。
誰知道卻又再度撲空,赫然發現它的店面貼了出租條子…
近一年來,台北逐漸找不到「哈茶道」的店了;大溪店的口味一直是我們最喜愛的,現在卻連它也人去樓空了…
既然都來到大溪了,之前也去過行館了,這次就去老街走走好了。
很喜歡老街的老建築,在滄桑中依然屹立,笑看人間。
它們那古老而細緻的風華,精雕細琢的手筆,鐫刻著文化的印記,過往繁華的步履痕跡一一留存在當中。
物換星移,老照片、老圖案,訴說著往日的榮光。
每一棟建築,廊柱上都有這樣一面解說牌,像是它的身分證與名片,述說它的歷史與結構特色。
網路上關於和平老街的資料是這樣說的:
和平路老街總計有七十六戶,其中平房有十六戶、二樓建築有十八戶、三樓建築有三十戶、四樓建築有十戶、五樓建築有二戶,是大溪鎮目前擁有「巴洛克式建築」的老街區(包括中山路及中央路),數量最多、保存最完整、樣式最多變的街屋,其牌樓立面大多完成於西元1918至1920年間(民國7年至9年),建築風格比較傾向中式。…
和平老街的建築本體早在1850年~1860年代便陸續成形,歷經多次增、改建,在1896年乙末戰役曾遭日軍砲擊焚毀,1918年市區改正實施拓寬道路時,又拆去舊店面重建而成今日所見的街屋立面,並增設亭仔腳,造就了大溪街屋的特殊性。
取材自http://www.dashi.gov.tw/b/b-2/b-2-1.htm
和平老街的二樓式街屋,多為日治時代大正年間建築。古蹟研究者姚其中說,大溪老街建築為「大溪樣式」,是建築風格中的特有種,融合巴洛克式繁飾主義,以及閩南傳統裝飾圖案;前者有希臘山頭、羅馬柱子,後者則可見魚、蝙蝠等祈求吉慶的圖案。
大溪樣式建築不僅反映了漳州移民對建築裝飾的重視,也不難窺見台灣傳統匠師爭奇鬥妍的精湛工藝水準。姚其中推斷,大溪老街的許多牌樓都出自萬華龍山寺匠師陳旺來之手,如德記、松茂茶棧等精彩作品。
取材自http://librarywork.taiwanschoolnet.org/cyberfair2006/w10000/5.htm
大溪老街牌樓的立面雖為巴洛克風情,造型卻採用大量弧線,牌樓中央最高的突點-『山牆』,有山尖形、半圓形、圓弧形等變化,頂端的『收頭』則有動物、植物、幾何圖形各種樣式,十分特別。
取材自http://travel.network.com.tw/tourguide/point/showpage/822.html
講到圖案樣式,還真是五花八門,繽紛多樣。
左方最高處,看起來是有人威嚴的倚杖而坐。
我好喜歡這樣的感覺,很氣派又很有文化氣息,令人發思古幽情。
黃日香本店。
大溪豆乾很出名,品牌又多,買哪一家呢?
丹尼爾說,當初他英文導遊班的夥伴推薦黃日香本店。
丹尼爾要考英文導遊證照前,曾經在英文導遊班受訓上課。
我們進店裡購買豆乾的時候,瞥見櫃台上有年歲久遠而發黃的照片,有經國先生當年身影。
很有特色的圖案。
可惜因為下雨天,光線不甚佳,手上又撐傘,還要閃避星期天絡繹不絕的遊客和他們溼答答的傘,拍照很不方便,效果也不是很理想。
不過,拍照不是那麼要緊,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在現場的欣賞與感動吧。
這老建築的色澤,彷彿是時光倒流,好像回到小時候似曾相識的街景。
很有歲月走過、世事滄桑的 FU。
細細品味,造型多變而豐富。
最高處宛如棲息了一隻暫歇的鳥兒。
丹尼爾指著紅磚牆面:看,有一株小小的植物向世界探出頭來了。這樣的環境也可以無懼的生長。
再生堂的紅字招牌旁邊,一抹新生的綠意冒出來露臉。
「源隆」的右下角也有小小植物。
老牆上生機盎然。
再生,再生,一切總會生生不息的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