掀開蒸籠蓋,冒著熱騰騰煙氣的白胖豐潤肉圓。
熟悉的香氣與美味,已經不記得它們陪伴我多少年了,好像理所當然它就是會出現在餐桌上,也許是早餐,也許是下午點心。

從小,我以為全天下的肉圓理所當然就是這樣蒸得軟Q滑嫩,香味四溢。
等到我北上念大學以後,深深感受到台灣各地小吃的差異。
以肉圓來說,中部和北部幾乎是炸肉圓的天下,南部則是蒸肉圓。
雖然各有特色,但是我還是偏好自己從小所慣吃的調理方式。


春節期間,我媽堅持由她騎機車去買早餐回來。
雖然我一直打算跟丹尼爾開車去買肉圓當早餐,除了順便拍照,也可以避免讓她騎機車,但是往往「一早」醒來已經不早,肉圓早已經悠哉遊哉躺在餐桌上對我們微笑打招呼。



我爭取了很久,都不管用。最後,奮力掙扎著早早爬起床的結果,終於換來這一刻,我來到菜市場買肉圓。
這個融入當地居民生活中的菜市場,很盡職的扮演著提供日常用品與鮮果魚肉菜蔬的稱職角色。看似平平凡凡當中,卻也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要素。
雖然在春節期間的清晨,整個市場顯得有些冷清,仍有不少販賣早點的攤子在營業。



不是什麼知名的小吃攤,甚至連個正式的名稱都沒有,但是生意不錯。
丹尼爾認為這是他吃過最喜歡最好吃的肉圓,所以每當回到高雄,都指定要這個當早餐。

問了他們的營業時間,早上大約六、七點就會在這地點擺攤了;下午一點以後會到一旁內惟廟裡面的市場,攤子大約是位在中央走道,繼續營業到下午七點左右。
典型的南部小吃攤作息,一早就要讓客人吃得飽飽好做事;下午則營業到黃昏市場結束。



除了肉圓,也賣肉粽和碗粿。
長年蒸薰的竹製蒸籠,泛著經年累月刻畫的色澤。我很喜歡這種古老樸質的感覺。



竹製蒸籠裡的肉圓。



竹製蒸籠裡鋪著綿布,保持肉圓的溫度與水分。舀取肉圓時的工具類似飯匙。



這裡的肉圓並不是一顆一顆壁壘分明的,而是看起來相親相愛分不清你我,大家纏綿在一起。



用「飯匙」切開舀取。



「鏟」起來。



你中有我、牽掛不已的肉圓。



掀開蒸籠,熱氣飛快飄散出來,肉圓白白香香嫩嫩。



剛做好、還沒有蒸的肉圓。

攤子的阿嬤人很好又很親切,她總是笑咪咪,對客人所點的項目與數量記得很清楚。而且在我拍照老半天之後,還笑問我要不要拍生肉圓。
當我第二天又來的時候,她還記得我哩!



攤子後面,放著剛做好的肉圓、絞肉內餡和大桶米漿。



米漿。做肉圓外皮之用。



絞肉,做內餡。
從絞肉上留有米漿看來,應該是用勺子舀了米漿後再舀絞肉所留下的痕跡。



獨家特調醬汁。看起來似乎消耗得很快。
許多小吃的風味都必須由醬汁來突顯幫襯,醬汁可說是成敗的重要關鍵之一。
也因此「獨家秘方」往往是不能透露的致勝武器。
我很喜歡這醬汁,清爽不膩,微微帶點甜味。

一般說法是說南部食物的口味比較偏甜。我自己本來並沒有特別注意,後來發現似乎果真有這種現象。



好好吃肉圓。
一顆13元,兩顆25元。
除了醬汁,還可以加辣或蒜泥。
要外帶時,如果沒有事先講,老闆會把醬汁直接加在肉圓上;但是我覺得跟他說「醬汁要分開裝」比較好,這樣他會附一包醬汁,不但份量比較多,而且可以由個人隨喜好自由添加。




雖然同樣是南部小吃,台南跟高雄的口味多少還是有出入。
以肉圓來說,這家菜市場肉圓和台南有名的福記肉圓還是不一樣呢!

福記肉圓製作紀錄
【元旦遊蹤-6之台南市】福記肉圓與手工製作過程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nicelif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